金枕黑雀

Pyrrhoplectes epauletta   Hodgson
   

  36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
雄性成鸟:头顶后部、枕和颈项均深金桔色;内侧次级飞羽的内翈白色;翼下覆羽白色,微沾黄色;腋羽及腹中央橙褐色;体羽余部概纯黑色。
雌性成鸟:额、眼先、眼周及眼下、头顶前部和颊概淡灰黑色而沾黄;头顶后部向后至颈项变为橄榄黄色,后颈及上背灰褐;下背、腰及尾上覆羽栗褐色;尾羽暗褐;翼覆羽栗褐色,而中、大覆羽具栗色羽缘;小翼羽暗黑,外缘发棕;飞羽黑色,内侧次级飞羽外缘栗色,内翈有细长形白斑;下体余部淡栗褐色,腹部中央更浅;翼下覆羽白色,具桔黄色羽缘,腋羽淡桔皮黄色。
幼鸟:与雌鸟色相似,但幼雄的下体从颏至腹呈栗色,且头上桔黄色也不大明显。
虹膜褐或黑色;嘴角褐色,嘴峰较黑;腿和脚褐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17—18 135--150 11.8—12 72—75.4 62.6—63.5 16.2—17.2
♀♀(2) 17,20 137,146 12,12.3 72,77.5 63,66 17,19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通体除由头顶后部到颈项为金桔色,胸侧橙色,三级飞羽内翈白色外概黑色;雌鸟头与颊橄榄绿色,翕灰色,下体暖褐色。

大小
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17—18 135--150 11.8—12 72—75.4 62.6—63.5 16.2—17.2
♀♀(2) 17,20 137,146 12,12.3 72,77.5 63,66 17,19
;

生物学

生态 金枕黑雀是南方高山鸟类。夏季栖于海拔2000—5000m高处,在西藏聂拉木、樟木可见于2 200m。生活于森林下木和竹丛之中,尤喜在落叶阔叶林中,有时还到菜园中。
3—5只结群活动。叫声是独特的细而高的基调和“teeu”、“tseu”或“peeuu”哨音的重复,也有“purl-lee”和尖锐的“plee-e-e”声。歌声是一种急促的“pi-pi-pi-pi”的高调,但还有一种柔和或低沉的像红腹灰雀(Pyrrhula pyrrhula)发出的笛声。
在树冠、灌丛或地面觅食,食物为浆果、各种植物种子和昆虫,也吃蔬菜等。

生境信息

生态 金枕黑雀是南方高山鸟类。夏季栖于海拔2000—5000m高处,在西藏聂拉木、樟木可见于2 200m。生活于森林下木和竹丛之中,尤喜在落叶阔叶林中,有时还到菜园中。
3—5只结群活动。叫声是独特的细而高的基调和“teeu”、“tseu”或“peeuu”哨音的重复,也有“purl-lee”和尖锐的“plee-e-e”声。歌声是一种急促的“pi-pi-pi-pi”的高调,但还有一种柔和或低沉的像红腹灰雀(Pyrrhula pyrrhula)发出的笛声。
在树冠、灌丛或地面觅食,食物为浆果、各种植物种子和昆虫,也吃蔬菜等。

海拔范围

金枕黑雀是南方高山鸟类。夏季栖于海拔2000—5000m高处,在西藏聂拉木、樟木可见于2 200m。

国内分布

云南西部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和西北部丽江山脉,西藏樟木、扎曲贡、聂拉木、昌都西南和西藏南部偏东地区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此鸟仅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藏局部狭窄地区,而且数量很少,虽很美丽,但经济意义不大。

经济用途

经济意义 此鸟仅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藏局部狭窄地区,而且数量很少,虽很美丽,但经济意义不大。